欢迎来到时讯视界

时讯视界

城轨变地铁,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“城”

时间:2024-11-05 10:42:18 出处:休闲阅读(143)

  最近,城广佛南环、城轨佛莞城际铁路迎来阶段性节点进展——3月26日起,变地AG超玩会这两条线路正式试运行,湾区距离开通又近一步。像座

  这两条城轨和已开通的城佛肇城际和莞惠城际头尾相连,贯通后,城轨将连成一条西起肇庆、变地东到惠州的湾区东西向城际大动脉。

珠三角城际“四线贯通”示意图

珠三角城际“四线贯通”示意图

  更令人瞩目的是,从3月起,城被广州地铁集团接管的城轨佛肇、莞惠两条城轨,变地已经开启“公交化”运营,湾区最小行车间隔缩短到5分钟。像座

  地铁,是众多中小城市的梦想。在申报修建地铁门槛大大提高的今天,城轨变“地铁”,成了这些城市的曲线圆梦之路,也是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的一次创举。

  率先试点轨道交通融合发展,粤港澳大湾区再次“遥遥领先”。越来越像一座“城”的大湾区,距离一小时通勤圈还有多远?又能否在同城化的赛道上“弯道超车”,比肩东京湾都市圈等世界级城市群?

  “大号地铁”来了

  在大湾区,跨城轨道交通越来越像坐地铁,无需提前买票,AG超玩会到站即走。

莞惠城际仲恺段 南方+ 王昌辉 拍摄

莞惠城际仲恺段 南方+ 王昌辉 拍摄

  在东莞和惠州往返通勤的人们最近察觉到,莞惠城际变得有些不同——每天开行的列车数量增加了一倍,行车间隔更短,列车运营服务时间更长。乘客买票后,可以像地铁一样随到随走。就连报站声,都变成了“翻版”的广州地铁。

南珠中城际路线示意图

南珠中城际路线示意图

  建设中的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段(南珠中城际),同样也将实施“公交化”运营。未来,旅客凭一张地铁票,就能穿行于广州、中山和珠海。

  这一切变化的转折点,发生在1月底。彼时,广州地铁集团下属的广东城际公司完成运营交接,正式接管莞惠、佛莞城际。

  广州地铁的“势力范围”远不止于此。

  早在2021年12月29日,广铁集团就已退出珠三角城际铁路公司,由广州地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——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全面接管。

  参照此前广东城际承接的广清城际(清城—花都)、广州东环城际(花都—白云机场北)两条城际线路,乘客可以使用羊城通或者广州地铁APP刷卡或扫码过闸机。

  加上近来接管的佛肇城际、新白广城际、珠三角城际琶洲支线、广佛南环、广佛东环等,广州地铁正逐步接手运营粤港澳大湾区的14条城际铁路,里程长达700公里。

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示意图

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示意图

  不久的将来,广佛南环、佛莞城际两条城际线开通后,珠三角的“地铁”版图上将再添一条贯穿东西的放射线。手持一个乘车码,就可以从肇庆通过佛山、广州、东莞直达惠州。

  在大湾区,“大号地铁”能抵达的城市越来越多。“一张网、一张票、一串城”的公交化运营模式,也意味着乘客可以便捷换乘穿梭大湾区。

  “拼”出一小时通勤圈

  在大湾区,每天有数百万人次跨城出行。

  去年发布的《2022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》显示,2022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跨城通勤人口总量118万人,日均出行量542万人次。从出行量来看,2022年大湾区内地九市占全省21个地级市间总出行量的70%。

广东省内城市间出行分布情况图

广东省内城市间出行分布情况图

  人口来往最频密的“双城CP”,当属广佛两市。上述报告显示,广佛两市间日均出行量171万人次,占大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的32%,位列大湾区第一,约为深莞的两倍。

  广佛同城的故事,正是由一条地铁线路开启的。

广佛地铁。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

广佛地铁。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

  2010年11月,连接广州和佛山的广佛地铁,开始运营一期首通段,这是中国大陆首条跨越地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。如今,佛山开通运营的轨道有4条,还有3号线后通段、4号线等在路上。

  “双城记”背后,寄托了大湾区跨城通勤人群对“一小时通勤圈”的渴求。

  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,要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。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,构建以高速铁路、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,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。

  打造一小时通勤圈,是培育都市圈的基本路径。国家发改委发布的《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及,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即以“一小时通勤圈”定义。

  然而,“一小时通勤圈”的打造并不容易。

粤港澳大湾区范围

粤港澳大湾区范围

  在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、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,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,如果没有轨道交通的连接,城市与城市之间相对独立、联系松散。用轨道交通将大湾区各城市“拼”成一小时通勤圈,这是大湾区一体化的基础所在。

  城轨上的新版“双城记”

  这些年,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图景逐渐明朗——2021年12月,随着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广东成为全国第六个实现“市市通高铁”的省份;

  去年,广汕高铁、汕汕高铁相继通车,让广东高铁运营总里程跨过3000公里台阶;

  过去5年,广东的高铁里程数从2019年的2095公里,增长到2023年的3131公里。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加值,都领跑全国。

  未来一两年,深南高铁、广河高铁、梅龙高铁、广湛高铁、珠肇高铁也将通车。根据广东“十四五”综合交通规划,“十四五”末,广东铁路里程达到6500公里,其中高速铁路达到3600公里。

珠三角到2035年基本实现“123”出行交通圈

珠三角到2035年基本实现“123”出行交通圈

  到那时,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东西北的1.5小时高铁交通圈也将形成,成为真正的“轨道上的都市圈”。

  然而,对于大湾区来说,轨道交通建设依然迫在眉睫。

  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,尽管有着最长的高铁里程,广东的人均里程只有0.25公里/万人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(0.32公里/万人)。

  高歌猛进的高铁线路,尚不能完全满足跨城一小时通勤的需求。除了“大动脉”高铁,以及“末梢”地铁,大湾区人还需要更灵活、更便捷的“中动脉”,那就是城际铁路。

  “地铁的时速大约在80-100公里/小时,城轨的速度几乎是它的两倍,地铁解决的主要是单个城市内部的通联问题,要实现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系,必须要依靠城际铁路。”胡刚说。

  再者,去年以来,多地地铁规划被叫停,比起申报门槛和建设、运营成本更高的地铁,城轨这一“中间道路”成了新的选择。

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示意图

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示意图

  这些年,大湾区城际铁路逐渐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,通达周边城市为主的网络系统。这也恰恰与广州、深圳两大都市圈的辐射范围重叠。

  大湾区新版“双城记”的主角,正在从地铁悄然变成城轨。

  “黏”出世界级都市圈

  都市圈核心区土地成本、房价、房租成本往往较高,不少上班族都需要快捷的列车通勤。从通勤关系出发,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,这正是都市圈建设发展的应有之义。

  高铁和城轨,是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关键“连接器”。放眼世界,不少著名都市圈,都是依靠高铁和城际列车“黏合”的。

东京湾轨道交通分布图

东京湾轨道交通分布图

 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,城市内部空间半径范围在20公里左右的,基本全部采用地铁;半径在50公里内,主要采用私铁、JR(日本国营铁路)等区域性铁路,来满足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的通勤需求;而面对更大范围的经济圈,比如耗时在2到3小时的出行,一般采用新干线(高速铁路)。

  在其中,城际铁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总长2368公里的城际线路,在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总里程占比高达76%。这些线路主要服务于都市圈内的节点城市、新城到东京市中心的通勤客流,构成了城际联系的主轴,撑起了世界级的东京都市圈。

广东五大都市圈范畴示意图

广东五大都市圈范畴示意图

  广东规划的五大都市圈中,大湾区就占了三个,分别是广州都市圈、深圳都市圈和珠江西岸都市圈。这些年,大湾区的轨道交通也逐渐形成“国铁干线、城际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”三级网络,运营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里程超5400公里。

  不过,比起单中心的东京都市圈,大湾区的三大都市圈是多中心的。由此,大湾区城际铁路也形成了以广佛、深港、珠澳三大发展极为核心的城际铁路网。

  在国内,一些省份开始探索以“城际铁路+城市轨道交通”的方式串联城市群的发展路径。比如湖南,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去年开通后,乘客可以从沪昆高铁湘潭北站上车,直达长沙地铁3号线的起始站点。从线路看,可以理解为长沙地铁延伸到了邻近的湘潭市。

  相比之下,大湾区把城轨变成地铁,却是一种很新的同城化打法。

莞惠城际启用新版列车运行图

莞惠城际启用新版列车运行图

  城轨的“地铁化”,是软硬件的组合——软件是城际铁路运营权的转移,硬件更为直观,表现为车厢、票制互通、座椅等方面的变化。

  “提升轨道交通体系的中转速度,是其中的关键。”在胡刚看来,要真正实现一票通行大湾区,就必须尽快打破各类交通方式的管理和票制区隔,让换乘更快速便捷。

  对此,国家铁路局已经明确,准备在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率先试点设施互联和票制互通,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模式,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。

  多层次、一体化的轨道交通体系,一直被视为世界先进湾区的标配。率先实现城际铁路“互联互通、换乘便捷、一票通达”,这一次,粤港澳大湾区再次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。

  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廖钰娴

  【统筹】何山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